李稻葵:2017年或成为这一轮经济增长的底部

发布时间:[2017-03-16 08:06] 来源:其它
核心提示:同时,2016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将近65%,这也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二是新的经济、新的业态、新的动能在不断地涌现,不断地成长,为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比如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10%,同时以摩拜单车、OFO等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迅猛发展,风靡一时,成为“互联网+传统行业”经典的案例。三是中国经济在2016年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在不断上升。

  2017年可能成为这一轮经济增长的底部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近日举办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虽然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只有6.7%,但是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在持续地改善,其中包括服务业增长值的比重达到了51.6%,比上一年又提高了1.4%。从内需结构来看,消费占GDP的比重接近47%,如果按照这个态势,到2020年消费应该能够占到GDP的半壁江山。同时,2016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将近65%,这也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二是新的经济、新的业态、新的动能在不断地涌现,不断地成长,为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比如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10%,同时以摩拜单车、OFO等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迅猛发展,风靡一时,成为“互联网+传统行业”经典的案例。

  三是中国经济在2016年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在不断上升。中国经济在2016年又重新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最快的领头羊,提供的GDP增长绝对值几乎达到全球GDP增长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2016年中国成功举办了G20杭州峰会,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人民币入篮特别提款权SDR、亚投行和金砖银行运营非常顺利,“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倡议也在不断向前推进。

  展望2017年中国经济,李稻葵认为,2017年经过主观的努力,加上一些客观的条件,2017年有可能成为这一轮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底部。这里有三个有利条件:第一,经济结构在持续的调整,消费增长速度2017年我们预测将持续超过整体的GDP增长速度;第二、经过2015年和2016年“三去一降一补”艰苦的努力,效果开始出现;第三、2017年持续深化的改革,会释放一些新的增长点,一些新的领域、新产业还有很多增长空间,其中包括一些重点城市群的发展、一些重点项目的推进。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复苏可持续吗?

  一切正向好的方向发展。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2月份工业、投资数据均超预期,加上此前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物价、外贸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进一步好转。但当前经济复苏可持续吗?学界和市场分歧仍大。

  与去年担心中国经济会继续探底的看法不同,近期市场的乐观情绪开始升温,原因在于经济指标好转,进出口、价格、信贷以及微观指标都在向上,这是一种好现象。分歧在于,乐观者认为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强,这是新周期起点,经济将强势复苏;悲观派认为地产投资将大幅跳水,经济已到繁荣顶点。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经济持续复苏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去库存供给侧改善;二是终端需求改善。我们不妨从这两个基本条件出发去探寻这一轮中国经济复苏究竟能否持续。

  先从去库存来看,随着“三去一降一补”的推进,2016年以来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上中下游库存持续去化,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转正后甚至还呈现出缓慢补库存的迹象。重点行业不仅基本实现了产能去化的目标,煤炭、钢铁等上游行业利润也得到较大幅度改善。同时,涨价条已经明显由上游行业向中游行业传导,化工、造纸、建材、纺织工业表现较为明显。可以说,去库存这一经济复苏的条件在现阶段已经初步形成。

  再来看看终端需求的改善。以今年2月份数据为例,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2个行业增长,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电信、快递业务量都是大幅增长。尤其是民间投资恢复性增长。1~2月份民间投资增长6.7%,比去年全年3.2%的增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工业领域由原来的通缩转变为恢复性的上涨,这本身就说明了市场供需关系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

  但数据反映出来的隐忧也是不容忽视的。前两月消费增速回落,代表整体需求仍然没有稳定增长迹象。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大幅下降1.7个百分点至0.8%,似乎不能单纯用春节因素扰动来解释,而可能反映出近期的终端需求并没有实质性改善。

  同时,PMI数据虽然持续半年在景气区间,PMI“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两项指标分别指向市场需求和经济动能,两者出现回调,说明制造业生产仍不具备充足的内生动能。此外,当前在库存回补较为明显的中下游行业,其产成品价格和企业利润并未明显改善,这可能反映出需求不足导致企业被动补库存。

  可以说,在面对终端需求没有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去库存带来的经济企稳持续性存疑。尤其是在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一旦出现下滑的时候,这种不稳定性就会充分暴露出来。

  当前,宏观经济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多数指标都趋向好转。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要充满信心,不应该过度悲观,也不应该过度乐观。就像权威人士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是“L”型,这个“L”型是个阶段,不是一年两年。目前终端需求整体上仍不稳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有待夯实,判断中国经济已持续复苏为时尚早。(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编辑者

最近访问:

    资质证书
    首批独立
    基金销售机构
    监督机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基金销售监督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自律组织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安全证书
    客户信息安全
    Wosign数字证书

    郑重申明 :

    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证书[000000302]众禄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众禄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所载文字、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Copyright © 2004-2025 深圳众禄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31572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粤B2-20070119

    众禄二维码
    众禄基金app
    众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