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金融杠杆是怎样炼成的 有何潜在问题?

发布时间:[2017-03-14 08:22] 来源:其它
核心提示:银行业在我国间接融资为主体的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从盈利模式来看,银行业天生具有增加杠杆的动机。这是因为剔除自营、部分中间业务外,银行业最本质上是靠赚取表内外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息差来盈利的,在息差有限的条件下,无限扩大资产和负债端规模是最大化利润的重要方式。这也决定了银行一方面要扩大资产端对债券、贷款等债权的配置,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存款、发债、拆借、回购等负债规模来支援资产端的扩张。高杠杆伴随的是高风险,这也促使各国都对银行实施严格监管。

  金融杠杆是怎样炼成的?(海通宏观姜超、梁中华)

  摘要:

  银行业天生具有增加杠杆的动机,这是因为剔除自营、部分中间业务外,银行业最本质上是靠赚取表内外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息差来盈利的,在息差有限的条件下,无限扩大资产和负债端规模是最大化利润的重要方式。这也决定了银行一方面要扩大资产端对债券、贷款等债权的配置,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存款、发债、拆借、回购等负债规模来支援资产端的扩张。当前我国银行业杆杠率究竟有多高?在严格的监管下杠杆是如何飙升起来的?背后又存在何种风险?未来监管又将如何收紧?

  资产扩张、杠杆飙升!近两年在经济增速不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资产规模又开始加速,小型银行的总资产增速从15年初的20%上升至16年的接近30%,中型银行从15%上升至近20%,导致银行业杠杆率也居高不下。如果按照最简单的总资产和实收资本之比来衡量,我国银行业的这一比例从07年时的30倍左右,一路飙升到了当前的接近50倍,其中中小型银行达到了60倍。而美国从70年代以来这一比例从未超过20倍,日本、韩国也基本维持在30倍以下。从结构上来看,扣除来自存款的被动负债后,近几年银行主动负债行为在急剧增加。监管较松的部分同业业务、表内外理财业务为银行打开了一扇大门,成为银行主动负债的重要途径。

  杠杆来自哪里?央行:投放方式骤变。近几年外汇占款已经不再是新增基础货币的供给渠道,央行开始采用新型工具,导致银行对央行的负债迅速飙升。但央行提供资金的量毕竟银行难以控制,所以银行主要还是要借用其它渠道来加杠杆。同业:存单成主力。同业存单更加标准化、流动性好、利率更低,再加上同业存单被当成应付债券来处理,并没有纳入到银行同业负债的考核监管中,所以同业存单成为近几年中小银行主动加杠杆的主要方式。从2013年底开始发行以来,当前同业存单托管量已经达到了7.4万亿。表外:理财很迅猛。虽然绝大部分理财未纳入表内,但理财在负债端和存款极为相似,在资产端也主要配置债权,是银行在表外赚取息差的重要途径。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从2007年时的5000多亿,一路指数级增加至去年年中的26万亿。14年以来,理财表现出的一大新特点是同业理财急速飙升。

  有何潜在问题?金融体系的风险在增加。如果扣除存款以后,增加的杠杆往往是金融泡沫的体现,因为如果银行体系的资金流入了实体经济,最终又会以存款的形式回流到银行系统,而如果银行的资金只在金融体系中打转往往形成泡沫。此外,资产和负债息差收窄也将对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盈利构成巨大的威胁。M2低估货币增速,央行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之间借贷、加杠杆创造的货币是没有被统计进入M2中的, M2低估了货币总量,导致金融机构内部创造的货币量失去控制式地增长。央行提供的廉价资金在金融市场打转,货币政策向实体的传导是不通畅的。

  未来监管趋势?央行和银监会的考核监管趋严。银行业杠杆飙升、风险积聚的一大原因是对同业存单、理财等业务的监管不够严格,从近期相关官员的表态来看,未来监管趋严是一大趋势。货币政策短期内易紧难松。2月CPI大幅回落,通胀压力短期有所缓解,但通胀预期未消;前两月社融依然超增;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称要控制银行表外业务增长,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一行三会已就资管问题初步达成一致;2月同业存单万亿发行意味着金融仍在加杠杆,季末首次MPA考核监管或全面从严,流动性仍面临收缩压力。

  正文:

  银行业在我国间接融资为主体的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从盈利模式来看,银行业天生具有增加杠杆的动机。这是因为剔除自营、部分中间业务外,银行业最本质上是靠赚取表内外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息差来盈利的,在息差有限的条件下,无限扩大资产和负债端规模是最大化利润的重要方式。这也决定了银行一方面要扩大资产端对债券、贷款等债权的配置,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存款、发债、拆借、回购等负债规模来支援资产端的扩张。

  高杠杆伴随的是高风险,这也促使各国都对银行实施严格监管。然而最近几年中国银行业的杠杆率却在增加、风险也在积聚。银行业杆杠率究竟有多高?在严格的监管下杠杆是如何飙升起来的?背后又存在何种风险?未来监管又将如何收紧?

  1. 资产扩张、杠杆飙升!

  与经济增速相比,我国银行业资产扩张速度近几年加快。如果从传统银行支持经济的角度来看,银行资产的增速应该和经济增速在趋势上保持一致,这是因为经济越好,实体融资需求也就越强,银行资产扩张也就越快,从历史走势来看,的确如此。但是这一规律在08年金融危机以来被逐渐打破,第一波是在08-09年,银行资产同比增速攀升到25%以上,而GDP增速则先下后上,这主要是由政府和地方融资平台逆市场融资、刺激经济导致的。

  第二波是在12-13年,银行资产和经济增速缺口再度扩大,这主要是由于绕开监管的银行表内非标业务扩张导致的,尤其是买入返售类的非标业务明显增加,同时为了弥补存款向理财搬家带来的资金缺口,银行同业业务大幅扩张。

  第三波则是近两年,在经济增速不断下行的情况下,银行资产规模又开始加速,这一波不仅与政策性银行支持实体力度加大有关,还与债市扩容、杠杆飙升有很大关系。

  本轮中小型银行扩张速度要快于大型银行。小型银行的总资产增速从15年初的20%上升至16年的接近30%,中型银行从15%上升至近20%,而大型银行本身资产规模就较大、扩张空间有限,增速从8.5%微升至11.7%。所以本轮资产扩张比较迅猛的依然是中小型银行。

  银行业杠杆率居高不下。由于本身自有资金非常有限,银行资产端的扩张必须伴随着负债端的增加、杠杆率上升。如果按照最简单的总资产和实收资本之比来衡量,我国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除央行以外的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这一比例从07年的30倍左右,一路飙升到了当前的接近50倍,其中中小型银行达到了60倍。而美国从70年代以来这一比例从未超过20倍,日本、韩国也基本维持在30倍以下。当然我国银行体系有更强的政府隐性背书,但如此高的比例依然令人担忧。

  从结构上来看,银行主动负债行为近几年在急剧增加。银行负债中,最大的一块是存款,而存款属于银行的被动负债,这一块银行自身是很难控制的。尤其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说,由于网点和信誉的限制,吸收普通存款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近几年银行存款“搬家”导致“蛋糕”愈来愈小,要支持资产规模扩张,银行必须增加主动负债。如果用银行总资产除以存款与实收资本之和来估算银行主动负债程度,结果发现从12年开始这一比例就在大幅攀升,从不足1.4的水平升至当前的1.5以上,尤其是近两年攀升速度在加快。监管较松的部分同业业务、表内外理财业务为银行打开了一扇大门,成为银行主动负债的重要途径。 

  2. 杠杆来自哪里?

  2.1 央行:投放方式骤变

  人民币贬值、资本流出压力产生,央行供给基础货币从外汇占款转向其它方式。2014年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不断增加,中国资本流出也日趋严重。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从27万亿人民币下降至当前的不足22万亿,所以外汇占款已经不再是新增基础货币的供给渠道。而近几年央行开始采用新型工具来弥补基础货币供给缺口,例如MLF余额从不足1万亿增加至当前的接近4万亿,PSL从6000多亿上升至当前的2.1万亿,逆回购余额当前也在6000亿以上。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银行对央行的负债近三年也迅速飙升。其它存款性金融机构对央行的负债在14年时不到2万亿,现在已经达到了9.4万亿。而且去年以来央行提供资金利率要低于市场利率,例如7天期央行逆回购利率为2.35%,而同期限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近期都在2.6%以上,银行间回购利率则更高。所以央行提供的资金要更廉价,银行肯定首选央行发的“红包”,但这一过程银行更多是被动的,且“红包”不是每家银行都能拿到,央行提供资金的量毕竟银行难以控制,所以银行主要还是要借用其它渠道来加杠杆。

  2.2 同业:存单成主力

  狭义的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增长也较为迅速。传统的同业负债包括同业拆借、回购和同业存款,这些都会在银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对存款类金融机构负债”和“对其它金融机构负债”两项来体现,我们将两项加总后再扣除掉计入广义货币统计的非银同业存款,即可得到存款类金融机构对金融性公司的负债情况。结果发现15年初以来,银行狭义的同业负债增长了3.6万亿,增速在10%以上。但这两年间政策性金融债净发行也有2.6万亿左右,所以3.6万亿的同业负债中有部分是政策性金融债,考虑到这一因素,商业银行通过狭义同业负债途径加杠杆速度相对温和。

  同业存单发行绕开监管、急速飙升,成为中小银行加杠杆的重要途径。与同业存款相比,同业存单更加标准化、流动性好、利率更低,再加上同业存单被当成应付债券来处理,并没有纳入到银行同业负债的考核监管中,所以同业存单成为近几年银行主动加杠杆的主要方式。从2013年底开始发行以来,当前同业存单托管量已经达到了7.4万亿。从结构上来看,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由于吸收存款能力有限,为了实现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扩张,发行余额接近90%,是同业存单的主要发行者。

  

  2.3 表外:理财很迅猛

  除了表内途径以外,银行业表外通过理财加杠杆也很迅猛。虽然绝大部分理财未纳入表内,但理财在负债端和存款极为相似,在资产端也主要配置债权,是银行在表外赚取息差的重要途径。在监管较松的背景下,最大限度的扩大理财的资产端和负债端也是银行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从2007年时的5000多亿,一路指数级增加至去年年中的26万亿。

  14年以来,理财表现出的一大新特点是同业理财急速飙升。与同业存单飙升的逻辑很类似,中小银行为了扩大规模,成为同业理财的发行主力。银行同业理财占总理财资金的比重在2015年初时不足4%,而截至2016年年中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15.3%,规模净增加了3.5万亿。

  3. 有何潜在问题?

  金融体系的风险在增加。如果扣除存款以后,增加的杠杆往往是金融泡沫的体现,因为如果银行体系的资金流入了实体经济,最终又会以存款的形式回流到银行系统,而如果银行的资金只在金融体系中打转往往形成泡沫。美国在互联网泡沫和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均经历了银行业杠杆率大幅上升的过程。中国银行业杠杆率的飙升,也孕育着较大的风险。从负债端来看,当前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从去年低点时的不足3%,已经上行到了4.4%以上,资金成本在上升。而从资产端来看,债市震荡,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贷款和非标风险,资产和负债息差收窄将对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盈利构成巨大的威胁。

  M2低估货币增速,央行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从统计上来说,M2衡量的是银行系统为实体经济提供的货币量,包括实体企业、个人和非银金融机构。而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之间借贷、加杠杆创造的货币是没有被统计进入M2中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M2低估了货币总量。例如同业存单不需要缴纳准备金,但能不断在金融机构之间创造杠杆、创造货币,所以尽管近几年M2增速比较低,但金融机构内部创造的货币量却失去控制式地增长。

  这样不仅导致金融市场风险积聚,也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因为央行打造“利率走廊”的一大环节是央行直接作用于银行间的短期利率,间接影响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而当前情况下央行提供的廉价资金却在金融市场打转,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是不通畅的。

  4. 未来监管趋势?

  央行和银监会的考核监管趋严。银行业杠杆飙升、风险积聚的一大原因是对存单、理财等业务的监管不够严格,从近期相关官员的表态来看,未来监管趋严是一大趋势。一方面今年起表外理财资产扣除现金和存款等之后纳入广义信贷考核范围;另一方面,同业存单也存在纳入同业负债考核的可能性,而同业负债不能超过银行总负债规模的1/3。考核趋严后,未来表外理财和同业存单的增长或将逐步走向正常化。

  货币政策短期内易紧难松。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货币政策短期内或易紧难松:当前经济整体稳定,2月CPI大幅回落,通胀压力短期有所缓解,但通胀预期未消,PPI再创新高,向CPI的传导仍在持续;2月社融回落至1.35万亿,但前两月社融依然超增;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称要控制银行表外业务增长,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一行三会已就资管问题初步达成一致;2月同业存单万亿发行意味着金融仍在加杠杆,季末首次MPA考核监管或全面从严,流动性仍面临收缩压力。

责任编辑:编辑者

最近访问:

    高端理财

    臻选产品 尊享服务
    资质证书
    首批独立
    基金销售机构
    监督机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基金销售监督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自律组织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安全证书
    客户信息安全
    Wosign数字证书

    郑重申明 :

    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证书[000000302]众禄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众禄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所载文字、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Copyright © 2004-2024 深圳众禄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31572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粤B2-20070119

    众禄二维码
    众禄基金app
    众禄微信公众号